作为建筑设计师,您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惑:
相较于住宅设计,养老建筑究竟有哪些需要特殊注意的地方?
房地产开发中,大家都注重的容积率、得房率,在需要公共区域的养老建筑设计里该如何平衡?
想为老人设计出一个有温度的家,该避免哪些误区?
作为机构运营者,也会参与到前期建设之中:
常被施工单位追着问,走廊要多宽?房间该如何排列布置?
机构的公共区域该不该和周边社区融合?适当开放对老人有好处,但又难以管理?
根据认知症老人的常见症状:如洄游、视觉认知退化,如何指导施工单位设计出适合认知症老人的机构?
本次公开沙龙,我们特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燕珉教授,携手养老资深运营专家赵良羚老师,与五位建筑设计大咖共聚一堂,深度思考建筑设计和养老运营的有机结合方式,研判养老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讨论疫情对养老建筑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案,为前五场沙龙中大家提出的问题做专业解答,是本次养老建筑设计线上沙龙的收官活动。
温馨提示:这是一场对公众免费公开的线上沙龙,无论您是建筑设计师、养老运营人、投资开发方还是部品设计商,欢迎扫描海报中的二维码加入养老建筑设计的讨论当中!
沙龙对话主题
主题一
养老社区中各种功能配套的比例如何确定?
养老社区中公共配套需要考虑公共活动、餐厅、医疗等功能,这些配套设施做少了老人活动空间太局促,社区氛围做不起来,配套设施做多了使用率低,运营负担太重.....
公共配套在一个项目中占多少比例合适?
不同功能的配套设施在面积配比上有什么规律?
主题二
怎么平衡养老设施的开放性与安全性?
国外经验显示,把养老设施一部分功能向社会开放,即可以保持老人与社会的联系,又可以扩大运营收入。但是国内很多设施认为开放会带来安全隐患,更希望封闭管理。
国内现阶段是否适合开放?
有哪些功能空间可以开放?
在设计上如何兼顾开放与安全?
主题三
养老设施怎么设计出居家感?
有人说不做扶手就是“家” ;
有人说温暖的色彩就是“家” ;
有人说有个人的装饰就是“家” ;
到底怎么设计才像家?
主题四
认知症老人的生活空间在设计上有什么特殊性?
普通照护单元不能很好地适应认知症老人的照护需求,不良的空间环境可能会增加护理负担,甚至引发老人情绪化的行为。
点击图片,购买上期沙龙回放,物超所值!
每天精彩文章推送请加版主微信18611124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