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有一间宅子,可以养养花草、享受天然氧吧;可以坐拥院子石台、惬意看云叹茶;可以自由生活,有开放式的多功能厅、中西二厨、通透采光、多重收纳......暗厅压抑无采光;厨房空间极小;净高低;后院常年闲置。
2.主卧改作堂屋,和院子相连,延伸视觉效果,增加空间功能;3.模糊厨房与过厅的边界,设多功能厅,改善整体采光。推开家门,便可从庭院越过堂屋和过厅,直接看到最北侧的厨房。高悬的红灯笼吊灯位于屋子最中心,成为整个家的视觉焦点。原本的阳台改作入口玄关,光线通透,给主人提供了赏院景的最佳视角。靠近入口处设挂衣区、鞋柜区、杂物区,有条不紊,分门别类。玄关和客厅之间不设任何隔断,既能方便老人进出,又可使客厅空间扩大,一举两得。原来的主卧改作堂屋,变成院宅设计的核心区域,向南连接“第一进”的前院,向北连接“第三进”的过厅,实现公共与私密的自然分界。沙发、茶几等家具都选择低矮轻巧的款式,减少层高带来的压迫感。顶天立地的储物柜中留了八格展示柜,用以收纳奇壶怪石小盆景,这些都是老爷子平时收藏的宝贝。两居室变一居室,平日里院宅只有老人独住,儿女就在一碗汤的距离范围内。出于不时之需的考虑,特意在堂屋内留了一张隐形床。日常生活里,偶尔一变就可能会解决大问题。玄关和堂屋的区域感以剑麻地毯来做分隔,通过冷色和暖色形成色彩对比。从堂屋处看向过厅,类似沧浪亭翠玲珑里的对角线空间。童寯先生所说的“曲折尽致”,此处有了极简的体现。堂屋和过厅通过L形的转角柜,自然而巧妙地完成空间过渡。起承转合之间,空间流畅而连续。多功能过厅采用四周贴边布局:南侧靠墙布置餐厅区,西侧靠墙布置巨无霸杂物收纳区,兼作餐边柜,北侧靠墙布置书房区,保证行走动线顺畅的同时也充分留出了中心活动空间。东侧将原入门处布置成一面实木集成墙,集书架、原防盗门、收纳高柜、卡座和大抽屉为一体,实现超强空间利用率。原来的暗厅区域,通风不畅,采光不佳。自然的东西没法无中生有,只能借。于是在书桌北墙上开一多角漏窗,窗内按模数嵌入冰影玻璃砖,见光不见人,可谓妙哉!厨房向南延伸,打开原本的狭窄昏暗空间,分为中西厨两个部分。扩大备餐区,增设岛台,大大提升台面和储物容量。厨房与过厅的边界被模糊处理,采光和通风都得到了充分满足。中厨安放水槽,和灶具油烟机。西厨一侧布置洗衣区和冰箱,一侧布置L形岛台,布置系列家用小电器。中西厨之间不作隔断,一来考虑老人的行走方便,二来最大程度利用北侧大窗提供给过厅的宝贵采光。厨房的墙面、地面和橱柜柜门大面积使用白色,增强反光,一扫原本的“黑漆漆”。西厨区域采用老榆木实木台面,和中央岛台区连成一体,质感满分;墙面采用肌理感丰富的墨绿色马赛克,和软装的红配绿色系形成呼应,注入浓厚的中式情致。多角漏窗采用了整砖和半砖两种模数的冰影玻璃砖。借光的同时,也轻松模拟出园林里的花格漏窗,与院宅格调相契合。卧室门前预留了又深又高的收纳区,专门安放大物件,充分考虑到日常生活的便利性。
独立侧卧置于东侧,朝向院子,供主人居住。拉开窗帘,院内自然风光便可尽收眼中。顶灯、壁灯、落地灯、自然光线,共同形成错落有致的卧室光源系统。小院门口用黑胡桃特别定制了专属于主人的家宅logo。院内是“家”,院外是“市”,“家”和“市”都得要,但得留点儿距离,有距离才有美,院子就是这点儿距离。于是我们顺势借助原本的内外高差,将院子一分为二,中间用青砖空砌做分隔,砌到坐凳高度可以坐人,视线流通的同时又提供了区域划分,院落整体更增添美感。室外安装了电动伸缩遮阳棚,坐在院子里和朋友聊天喝茶,即使雨天也不怕。科学告诉我们,红和绿是一对互补色,搁在一起会产生强烈的排斥感。可中国人,偏喜欢把他俩往一块儿凑,还凑得极其好看。我们的设想是做一处专属于当代中国人的经典家宅,因此采用了“红”和“绿”的软装搭配。半院的绿意盎然,是自然给的颜色。院子里的草,郊野上的田,山林间的树,生机勃勃,丰盛而恣意。一抹温柔的“红”,带着点中国人的特殊气息。红灯高挂,象征一家团圆的仪式之感,精巧而醒目。有宅子,也得有院子;红绿相衬,自然生机与人工味道相印成趣,便是中国人的理想居所。Q1:这次设计的风格十分有特色,您是从哪里得到灵感的呢?灵感来源是我硕士期间写毕业论文调研南京老城南民居院落空间的经历。那些当地民居的型制非常相似,每家每户都是两三进院子,一层一层。庭院深深的感觉让我很着迷,仿佛离我们现代的生活很远,但又无比熟悉,所以这次也将庭院风格运用到了改造中。Q2:本案中对采光问题有着巧妙的解决方案,您对改善空间采光还有什么建议可以分享给大家 ?对于室内采光来说,在外部条件无法更改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白色作为空间的主色调,尤其是占主要空间的墙面,提升室内色彩明亮度。另外尽量营造开敞通透的空间感受,把墙体的封闭感打破。也可以尝试采用透光的材质,比如玻璃,金属,玻璃砖,把自然光一层层导进室内,引入间接采光。Q3: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您觉得对于一个家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家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凝聚力,包括从物质空间层面到精神层面。无论是一张大桌子,一盏暖暖的吊灯或是一处院落,家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能让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无障碍地交流沟通,可以让人安心自在放松。
适老家具及产品扫描进入永爱商城


每天精彩文章推送请加版主微信18611124464